前言

銅板盃第二站選了一條大家完全沒有實際跑過的路段,雖然作者我也沒有實際試跑過,但為了能讓大家更快的適應賽道,僅以自身經驗以及Google map輔助來分析此賽道的特性,故以下言論僅供參考。


分析


圖1 賽道總覽

賽道(圖1)總共有5個彎道,全長660公尺,海拔落差為68公尺,賽道平均陡度10.3%(海拔差/全長),最陡坡度22.06%,是一個較短且綜合了髮夾彎與S彎的賽道。


圖2 起跑區

此次賽道的起跑區(圖2)與銅板盃第一站-壽山巖起跑區相較之下縮短了許多,起點離第一彎僅大約30公尺,且一開始接了一個微左彎,更限制了選手的起跑空間。在起跑的階段如何選擇起跑位置與能否靠Push搶得最佳位置進彎,這將是考驗選手的第一道關卡。作者認為最佳起跑位置在最左側,如此一來直線起跑後能貼著微左彎左側,並於出彎後剛好在第一彎的外側,可以順勢由外內外的方式通過


圖3 第一彎入彎視角

圖4 第一彎

過了起跑區的微左彎之後,可以看到此次賽道的第1彎(圖3、圖4),如果在起跑掌握好速度,由外內外的方式要直接壓過此彎應該是沒有問題。


圖5 第二彎入彎視角

圖6 第二彎

第二彎(圖5、圖6)雖然說是本次賽道最緩的區域,彎道幅度較小,但是因為彎道較長,且出彎時的道路較狹窄,需注意入彎與出彎的時機點,如果太早入彎會因彎道較長,導致出彎時外拋至偏右的位置,進而影響到進入第三彎的路線。所以在第2彎保持在賽道中間的位置,到了快出第二彎的時候再緊貼賽道左側將會是較好的路線


圖7 第三彎

第三彎是一個S彎,由前半部的左彎和後半部的右彎組成,彎與彎之間距離較短、節奏較緊湊,考驗的是選手是否可以將重心轉換做得流暢。所以與其他彎比較,第三彎在路線的選擇上更重要了一些。如果在第二彎被外拋在賽道右方,可能會因此在S彎後半段的右彎發生出彎打滑的狀況。作者認為出了第二彎後應保持在賽道的左側,緊貼著S彎前半部的左彎,出了前半段的左彎之後剛好在S彎後半段右彎的外側,之後迅速倒向右彎的Apex點由外內外的方式可以避免出彎打滑的狀況


圖8 直線加速區

圖9 直線加速區坡度圖

第四彎前直線路段(圖8)應該是此賽道最快速最陡的路段,在短短120公尺內海拔高度下降了18公尺(圖9)


圖10 第四彎

圖11 第四彎入彎前視角

過了直線區域之後緊接著的是作者認為最關鍵的彎──第四彎(圖10),入彎前的賽道因為有水溝而稍微縮減(圖11),且在直線部分累積了不少速度,如果此彎不剎車應該是較難直接壓過。但值得慶幸的是,此彎的道路較其他彎都來得寬,在剎車失誤的部分容錯率都比其他的彎來得高,不至於打滑衝出賽道外。


圖12 第五彎

圖13 第五彎實際路面狀況

第五彎(圖12)為本次賽道最後一彎,也是個髮夾彎,但幅度較第四彎來的大,但經過實地探查發現第5彎入彎前的路面狀況非常不佳(圖13),經過時需注意破損路面導致的晃動狀況。過了第五彎之後就離終點(圖14)不遠,第五彎將是選手做超越的最後機會。


圖14 終點

結論

總結來說,此賽道雖然只有短短660公尺五個彎,但是每一個彎來說都是超越對手的關鍵,尤其在S彎的處理上需要更加小心謹慎,因為彎與彎之間的距離較短,導致節奏比較緊湊,且路線的選擇上比其他彎來得重要很多,如果在S彎道出彎時打滑的話會在直線加速區被拉開很長的距離,所以作者認為在第三彎S彎與第四彎是整個賽道來說最關鍵最具有變數的兩個彎。

Categories: 2018

YaoKuo Chen

我絕對忘不了第一次靠著滑板征服一整座山的那種滿足感與成就感,也是這份成就感讓我一直到現在都還這麼熱愛這項運動,而我的目標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站上國際比賽的頒獎台。